【概要描述】: 制造业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。济宁市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,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深厚的产业基础。
制造业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。济宁市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,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深厚的产业基础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济宁市重新确立了“工业立市”“制造强市”发展目标,制造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在赛迪顾问发布的《先进制造业百强市(2021)》中,济宁位列全国65位,全省8位,处在省内中游水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制造业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变化,济宁制造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。
面临的新机遇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,济宁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,随着航空、高铁、港口、高速、高架等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构建,鲁南经济圈和淮海经济圈相互叠加,济宁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。其次,当前全省持续推动高端装备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,而这些产业都与济宁市重点发展产业相吻合。更重要的是,济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,大力推进“制造强市”战略,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的政策环境。
遭遇的新挑战。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,都在谋划和部署制造业发展,我国制造业面临双重竞争压力,而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,制造业传统优势将进一步减弱。长期以来,济宁制造业发展中传统产业占比一直过高,且大多为产能过剩或限制新增产能的行业,产品也大多档次不高,并不能满足新兴消费群体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,亟须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。
以科技创新驱动济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当前要围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,打造济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加大科研投入力度,增强技术创新能力。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,对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,可以在其享受省企业研发补助政策的基础上,由市级再给予一定的补助,大限度激励企业研发和创新。
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。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,促进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,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协同创新,对研发投入强度3%以上企业进行重点支持,依托“中字号”、大院大所和骨干企业的专业优势,布局发展省级及以上创新中心,不断提升创新能力。
加强科创载体支撑,着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。打造以“济宁创新谷”为核心的“231”先进制造业集群,持续放大济宁产业研究院效应,启动产业转化基地建设;加快省激光研究所建设,推动省产业研究院济宁分院引入一批专业研究所等。
加快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,促进传统制造业提档升级。设立并用好工业技改投资基金,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、绿色制造升级工程、安全制造升级工程。
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,强化科技保障能力。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及团队的引进、培养和激励力度,大力支持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建设,加大企业家队伍培训培养,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。
培育壮大“231”先进制造业集群,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。设立“强链补链延链”关键技术攻关项目、先进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项目等,按照研发经费给予一定比例资助,并优先申报国家、省重大科技专项。依托龙头企业或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,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,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或产业创新共同体。